乐鱼体育官方APP:
这条由郑智化在去年冬天发布的微博,仅有十三个字,却如一根尖锐的刺,深深地刺入了人们对于“无障碍”这一概念的日常思维中。
没有人预料到,这根刺会从深圳机场一路刺入民航局会议室,最终变成一项仍在征求意见的行业标准。
现场的视频其实并不激烈:地勤人员全程小心扶持,额头满是汗水,一边不断地提醒“台阶小心”。但在镜头之外,轮椅被卡在舷梯半腰,升降平台还在等待中,那十分钟的时间里,机舱门始终没有开一厘米。
郑智化后来回忆说,在那十分钟里,他脑海里不断闪现的念头是“万一错过了下一段航班,今晚该在哪里过夜?”这并不是矫情,而是坐轮椅的人的本能反应——对“失控”这两个字的极度敏感。普通人怕的是飞机晚点,而轮椅使用者更怕的是“晚点了却没人告诉你接下来该怎么办”。
深圳机场的反应比网友的争论更快。仅仅十天内,十辆新型摆渡车到位,液压升降平台也像变形金刚般随时准备将轮椅抬升到一米多高的舱门口。
民航局则更加果断,直接制定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无障碍体检表”,确保全国各大机场都要完成标准检查。
最令人意外的是,那个当初在微博上愤怒发声的“倔老头”居然坐进了标准修订小组,将“安检时间不得超过三十分钟”、“航班延误超过两小时必须提供休息室”等条款写入了征求意见稿。
今年一月,郑智化去杭州录节目,回程时又遇到轮椅转运延误。这次,他直接把登机牌和延误记录晒了出来——时间、柜台号、值班经理的电话,一点都不含糊。
底下最热的评论写得很直接:“如果是普通人发的,可能就被‘已读不回’了;只有明星发了,才有反响。”
根据残联的统计,全国超过七成的机场无障碍设施依然存在严重不足,数据摆在那里。没有“名人效应”,很多地方都不会有所作为,让人感到十分沮丧。
深圳机场的地勤培训新增了一个环节:让员工亲自坐上轮椅,体验被推着走一圈,亲身感受“刹车在哪儿”以及“手能抓住哪里”。一位地勤小姑娘说:“以前我只知道‘帮忙’,现在才明白要先问一句‘需要帮忙吗?’因为有些轮椅大哥的臂力比我腿还粗,根本不用我帮忙。”
这些细节无法写进正式的文件里,但却是决定旅客那一刻是否尊严的关键。再好的标准,也挡不住“人”的问题。
机器升降只需要三十秒,但如果工作人员怕担责,非要让旅客签一堆免责条款,那么即便有再快的平台也毫无用处。反过来,如果流程过于松散,安全员又担心轮椅电池起火,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民航局的新规试图通过具体数字来解决这个两难:三十分钟内完成安检、延误两小时提供休息室、公开服务承诺——将模糊的空间转化为可投诉的硬性规定。
能否真正落实,还得看各大机场公司是否愿意将“无障碍”从爱心通道提升到盈利考核的一部分,毕竟,多一辆摆渡车就意味着多一份油费、多一个职位,账本上的数字最为直观。
但换个角度来看,要不是那条微博,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远机位没有廊桥”对于轮椅使用者意味着什么。
如果这些补丁做好,最终的受益者将是每一个普通旅客:下次你推着父母坐轮椅出游,地勤人员递来的不再是“免责单”,而是“服务卡”,那就是前人的争斗带来的尊严。
郑智化自己也笑说:“等到我哪天不发微博了,那才是真的修好了。”这句话看似气话,实则是最简单的验收标准——当坐轮椅的人不再需要依靠热搜才能得到世界的温暖关照时,这场闹剧才算真正结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