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体育综合:四子王旗大庙村:筑梦古村让乡愁有“乡”可寻
乐鱼体育app下载:
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新闻网新闻中心要闻旗县融媒
乡愁古韵延绵不断,文化传承生生不息。在祖国正北方的四子王旗,拥有260多年历史背景和文化的红格尔苏木大庙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神奇的草原间,它东临查干补力格苏木、西连江岸苏木,南与吉生太镇为邻,北与脑木更苏木交界,村域面积659平方公里,共有164户521人在此居住生活。2014年11月17日,大庙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部门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当下,四子王旗以保护和发展为双翼,通过“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合作、专家学者把关、人民群众参与”,探索出一条“古村落保护+文旅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的创新路径。
一砖一瓦皆是史,一村一落皆成诗。晨曦微露,行走在洁净雅致的村道上,转经筒的梵音不绝于耳,承载着一份份虔诚厚重的祈愿,在轮回中传递着永不磨灭的希望,每一次转动都是灵魂的净化之旅,为心灵披上了一层温暖的治愈之光;向北而望,依山而建的希拉木仁庙映入眼帘,这座承载着文明史诗的历史古迹,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印记、藏着岁月的低语;风吹经幡、轻轻飘荡,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传统的文化,无声地表达着信仰与宁静,让人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平静和心灵的净化。
希拉木仁庙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距今已有267年的历史,这座庞大的建筑群坐北朝南,其建筑均为藏式石木结构,规模庞大、雄伟壮观、环山临水、景色宜人,在内蒙古、青海、西藏等地有较大影响。
在鼎盛时期,希拉木仁庙共有5座大独贡(佛堂大殿)、4座拉布仁(活佛及各住持的寝宫)、4座庙仓(管理财产和寺庙财务)、5座汉白玉佛塔和360 座小院,住庙曾达1500名左右。庙内原有大小铜像及泥塑佛像数以万计,最高的佛像有12米,四壁有精美的壁画,保留重要文物为宗喀巴大师画像,佛经68部108卷,以蒙文版《陀罗尼集》、藏文版《甘珠尔》最为珍贵。
希拉木仁庙是内蒙古草原一座现存为数不多的藏式建筑,建筑规格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称藏式建筑艺术的完美体现,有着独特的历史、艺术和文物价值。2006年9月,被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年来,四子王旗对希拉木仁庙的保护修复工作都很看重,修复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沉睡宝库”,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而支撑这场对话的,是慢慢的变多以“守护历史根脉”为己任的匠人们,他们始终活跃于古村落保护一线,以“会看图、懂理论、善建造”的专业素养,将代代相传的传统营造技艺,化作守护文化根脉的坚实力量。
在大庙村的道尔计民宿,只见一排排洁白的传统蒙古包散落在绿草碧野中,与后面一排整齐划一的木制民宿相得益彰,将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道尔计边打扫木制民宿的房间边说:“在这里干了20年,从最初的牧家乐发展到如今的民宿,我从始至终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服务理念,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食材的品质、优质的服务,绝不会出现宰客行为,所以老顾客和回头客才会慢慢的多。”
据了解,道尔计于2004年开始经营一家牧家乐,于2024年完善新建成为道尔计民宿。平均每年接待当地与外地游客2000余人,每年消耗羯羊60余只,食材来源于自己养殖的戈壁羊。“来我们这里,必须让顾客吃到原汁原味、正宗地道的羊肉,所以对食材原料的选择我绝不含糊,自己每年养殖300多只羯羊,也算是自产自销了,这些年平均每年能收入10万元左右。”道尔计高兴地说,“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享受观念也在不断地提升变化,所以就要求我们在每个方面满足顾客的不一样的需求,只有不断的提高设施档次和服务水平,才能让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2022年,我们将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0万元,选址于道尔计的牧家乐新建了五间木制民宿,产权归属于村集体,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自运营以来,每年按照入股集体经济分红方式所得的14800元,全部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红格尔苏木政府副苏木长张毅讲道。
走进希拉木伦民宿,只见高文飞、闫峰夫妻俩在厨房忙得不亦乐乎,手把肉、风干牛肉、凉拌沙葱、蒙古饺子锅里热气翻滚、阵阵肉味扑鼻。“在我们这里,不但可以吃到纯绿色、无污染、无添加的蒙餐,还可以吃到我们自家院落里种植的新鲜蔬菜和哈密瓜,顾客对我们的饭菜都很满意,还一个劲儿地夸我们的哈密瓜超级好吃。”闫峰娴熟地做着饭菜,高兴地说道。
“我们于2024年在原有神舟红酒店的基础上,共投资280多万元兴建改造为希拉木伦民宿,占地面积45亩,其中有特色民宿9间、太空舱6个、房间内部全都是智能化设施。”高文飞介绍道,“从2017年开酒店以来,我们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大庙村的变化,希拉木仁庙是一个有历史渊源的地方,红格尔苏木作为神舟系列飞船的着陆场,对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壮大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据悉,从开酒店到提档升级为民宿,他们每年接待游客2200余人,每年消耗70多只羊,都是与当地或周边嘎查牧民购买,平均每年纯收入可达40万元左右。来往的游客除了参观希拉木仁庙、敖德其沟、瀚乌拉元代敖包群,还有神舟飞船着陆点、大红山和胡杨林。
“希拉木伦民宿是利用集体土地建造而成,鉴于此,大庙村的整体环境卫生就由高文飞来负责,大到街道巷道,小到房前屋后,从清理卫生到运送垃圾,从雇用人员到机械化作业,平均每年他得开支10万元左右。”红格尔苏木党委副书记白海江说,“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庙人,对这片热土有着浓厚的情感,无论是产业高质量发展,还是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他都做得很好,是大庙村增收致富的能手,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走进位于大庙村的红格尔幸福院,60岁的刘文艺正在看邻居们下象棋,入住幸福院10年的他,聊起幸福院,脸上的“幸福”感都要溢出来,“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真的是再好不过了,看看我们每家每户都住着干净明亮的房屋,又是煤改电、又是水冲厕所,大院院落全部硬化,还有专人打扫环境卫生,我们这屋顶和外墙还加了保温层,家家户户都有储物间。”刘文艺激动万分地说,“平时,跟左邻右舍们唠唠嗑、下下棋、谈谈心,日子过得真是又充实又开心。”
在红格尔养老院艳吉玛家中,只见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打麻将,今年80岁的艳吉玛入住养老院已经6年了。“我们老人们在一起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大家在一起打扑克、打麻将、拉家常,老年生活一点都不孤单,谁家有点大事小情,大家都会关心帮助,我们就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艳吉玛高兴地讲道:“自己想做饭就做饭,不想做,我们几个就结伴去房后的便宜小饭馆吃饭,想吃啥人家就给你做啥,太方便了。”
目前,红格尔幸福院和养老院共居住78户97人,主要是红格尔苏木及周边苏木60周岁以上的退役困难军人、低保户、五保户和残疾人。
来到艳吉玛老人所说的“便宜小饭馆”,只见萨仁格日勒正忙着和面,准备做馅饼、蒙古饺子,她边干活边说:“我们这个小饭馆是今年大庙村为解决幸福院和养老院老人们的吃饭问题开的,从5月营业到现在共消耗了20多只羊,都是跟周边嘎查牧民买的羊。”她熟练地搅拌着肉馅讲道:“我们有氽羊肉、馅饼、蒙古饺子、酸奶面、烧卖,手把肉,老人们想吃啥我就给做啥,价位相对便宜些,平均每天有20多人吃饭。”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始建于1951年的红格尔蒙校,是四子王旗最早成立的民族学校之一,也是乌兰察布市现存唯一一所基层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之一。该校秉承“当有情怀的教师、育有梦想的学生、办有灵魂的学校、做有温度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依托驻地部队,实施军、地、校共建,将党史学习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引领全体师生向阳而生、循梦而行,点燃了学校发展新引擎。2021年5月,该校被命名为“四子王旗少年军校”;2023年被教育部、政治部工作部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这边是我们的航天神舟飞船模型,自2003年起,我们红格尔苏木的阿木古郎草原便成为了神舟系列飞船的主着陆场,先后完成神舟五号至十一号等载人航天飞船的任务回收。”朝鲁老师指着模型对围观的学生们介绍道。
马媛媛老师指着一具模型对学生们讲道:“这是辽宁的航空母舰,代号:001型航空母舰、舷号:16,简称辽宁舰,它是中国人民海军隶下的一艘可以搭载固定冀飞机的航空母舰,也是中国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
在红格尔蒙校的科技馆内,同学们认真地听老师介绍,好奇心驱使的他们还时不时提出许多问题,老师们耐心细致地一一作答,现场一派浓厚的学习氛围。四年级学生鸿格尔玛高兴地说:“通过老师们的详细讲解,使我对国家的航天事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科技馆的无皮鼓、电影原理、声悬浮、导电原理等也让我学习到了更多的科学理论和知识,我们大家都十分喜爱这样的课堂。”
“引领青少年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学习革命前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强勇毅的品格,赓续红色血脉、锤炼铿锵风骨、增强国防意识,让孩子们志存高远,心怀强国大业梦想,将来涌现出更多的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材,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红格尔蒙校教学校长范云龙表示。
位于希拉木伦河畔的希敏高勒教育培训中心,是一处集教育培训和学生研学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该中心始建于2019年,在旗委、旗政府的格外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已初步形成教育培训区、航天农业种植区、动植物观赏区和体能训练区四大版块,建成党史学习教育、民族团结、航天科技、民俗文化四大展厅,充分挖掘北疆文化,全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该培训中心从始至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本着“立足资源优势、开展特色办学、围绕中心大局、广泛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特色办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弘扬北疆文化为载体,主要开展教育培训和研学活动,到2024年底,累计承办各类培训和主题党日活动200多期、3万人(次),参训人员来自区内外10多个省份。
该培训中心先后被命名为:全区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实践基地、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学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等七部门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乌兰察布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教育基地、乌兰察布市委党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点”和四子王旗委党校教学实训基地等。
希敏高勒教育培训中心负责人张嵘讲道:“今后,我们将在做好培训和研学的同时,充分的利用资源优势,发挥平台作用,拓展文化旅游等项目,实现多元发展,积极推动全旗乃至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为更好地宣传四子王旗,弘扬北疆文化,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发挥非消极作用。”
从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从文化挖掘到产业转化,大庙村正以创新思维破局,让这些散落在绿水青山间的文化瑰宝,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金饭碗”,奋力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大庙村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是文化与民生的双向奔赴,青砖黛瓦间流淌文化血脉,市井烟火中升腾振兴希望。大庙村的故事,正是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百姓生活富起来,让精神家园美起来。这,或许就是新时代古村落最美的模样。
下一篇:工业商场_我国经济网